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MY HAND-MAKED TEACHING AIDS![PART1]

故事《好髒的哈利》

紙版“哈利”正反面


「小刷子」模型     「小泥巴」模型

「小煤煙」紙張                  「枯葉」紙張

兒歌《汽車來》


完整的兒歌板                      在互動(由幼兒擺上歌詞)時的兒歌板        由幼兒擺上的歌詞咭

音樂《天冷了》

完整的歌詞板




青色、綠色及黃色的樹葉(可黏貼) 正面及反面

圖工《立體模型-高樓大廈

卡通街境跳棋圖                           棋

立體模型樣板

 兒歌《飛機與船》
完整的兒歌板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After placement

Firstly, I  choose child care and education for my studying because I love baby and children very much. Additionally, being a kindergarden teacher is my dream when I am a student in primary school.Before studying,I think being a kindergarden teacher is a job that just playing with baby and kids.However, after I went to placement in the kindergarden, I know that this thinking is wrong. A kindergarten teacher is an importent role in children's growth. We are not only teach something to children or play with them,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care any movement of every child and understand their difference of learning needs.<3

正確使用電腦進行幼兒教育

近年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電腦網絡已滲透了各行各業,
許多家長們在期待「中國的比爾·蓋茨」的同時,開始把電腦及網絡知識深入到幼兒的早期教育中……


目前,很多教育軟件為迎合幼兒的口味,一般都採用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為主角,把教育融入到遊戲和故事中,讓孩子隨故事和遊戲的進展,輕鬆地掌握知識,很受孩子們喜歡。


但很多家長怕孩子從此深陷遊戲「泥潭」而不能自拔。
有的擔心老與冷冰冰的電腦呆在一塊兒,孩子會與父母生分,也會變得沒有人情味。


對此,專家們的看法也有分歧。
學前教育家認為,讓孩子早一點接觸電腦和教育軟件是很有好處的。
小一點的可以通過感受電腦上的聲音、色彩來培養感知能力,大一點的孩子學著操縱電腦,能增強協調和反應能力。
如果在與電腦接觸中能學會程序設計、增強邏輯推理能力更是件好事。
但兒童心理學家對此並不贊同。
他們認為4歲至7歲正是兒童發展社交能力的階段,與父母、其他孩子及外界接觸少,會造成內向的性格,到上學時無法與他人相處,難免對他們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芬蘭心理學家指出:青春發育期前的兒童若長時間與電腦相處,對其思維和感情生活將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狀況是在環境與人相互影響中形成的,由於人的腦細胞適應能力特別強,人對自己所在的環境很快就會形成一種心理狀態。
人的思維是一種內在的交談,人的經驗、詞彙、語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邏輯思維方式。


青春發育前的兒童長時間地與電腦打交道,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維將與電腦的符號式思維相同,即零碎的符號式機械思維代替了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電腦正在成為人的記憶的替代物,若兒童一味地使用電腦來替代頭腦的記憶,那麼,人腦將降為智能機器。


兒童若過早長時間與電腦相處,會在情感上對電腦的信息世界產生一種眷戀和過分的依賴之情,他們不瞭解電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過分依賴電腦與過分依賴父母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人的道德觀念和處世準則是通過人與人的相處和交流形成的,電腦不能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不善於與人交流只會與電腦相處的孩子,不僅在人際關係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於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


國際互聯網上色情內容對兒童的毒害尤為嚴重,更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專家強調,電腦如圖畫書、電視、幼兒錄像帶一樣,想要讓孩子得到什麼樣的知識,依靠父母本身的決定與取捨。


當然,電腦除了與其他傳媒一樣可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之外,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它具備與使用者之間強烈的互動性;
也由於記憶體的容量非常大,可同時擁有聲音、動畫、記憶、運算等多重功能;

此外,孩子可利用鼠標或鍵盤,重複嘗試進入電腦程式中的多變化的畫面;
另一項不可忽視的功用為電腦具有引導性,可建立自我學習環境,
一部電腦就像一個老師一般,只要經由簡單的操作方式就能漸進地得到正確的解答,而當你在進行的過程中發生錯誤時,「聰明」的電腦程式會馬上告訴你「你做錯了」,一旦答對,它亦會適時地給予讚美。
值得注意的是,縱使目前電腦的設計日趨人性化,但是仍不能完全取代「個人」,因為電腦的種種反應是模擬人的情緒來輸入各種程式,雖然它能聯盟地與使用者做溝通,卻無法瞭解每個人複雜的思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與人相處」仍然是重要的一環。



為此,專家們告誡家長:在孩子早期教育中還是應該以父母或幼兒教師為主導教育,讓人而不是電腦與孩子做朋友。


家長應該和兒童一起使用電腦,給予一定的指導並與孩子交流。


建議父母發現家中的寶寶一個人孤獨地玩電腦時,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
例如和孩子商量邀請他的朋友與他同樂,或由父母本身抽空在一旁陪伴,才不會使孩子成為電腦獨行俠。

幼兒教育開啟孩子自學之門

港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不少家長在子女的幼兒成長階段,便希望他們多學、多識,以便將來在社會上有更強的競爭能力。以往孩子只是學a for apple、c for cat,今日的孩子學的是a for astronaut、 c for chimpanzee。從事幼稚園教師培訓工作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幼兒教育及社會服務系系主任李麗雲認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小朋友易記亦會易忘,幼兒教育最重要是啟發孩子的自學能力,這亦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環。

二零零零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中,強調幼兒教育課程最重要是讓幼童在愉快和多姿多采的環境下,參與群體學習生活,從而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生活習慣。
最近,李麗雲因為工作需要,拜訪對儒家思想有研究的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周景勳神父,她發現儒家的「觀、思、明、學、行」思想正好可以套用到幼兒教育方面。
她解釋,所謂「觀、思、明、學、行」,就是先觀察、後思想,明白、學習以後,就可以行動。家長明白這個學習五部曲,就應該鼓勵孩子去摸索及思考,而不應該側重記誦知識性的資料。「知識是重要,但知識會過時,新知識亦不斷湧現,知識無窮無盡,沒有所謂多少才叫足夠。」李麗雲說。

不過很多家長卻依然認為孩子多懂得又深又長又難記的生字,便是一種成就,但李麗雲認為,其實最低層次的語言就是這種只懂說出生字的說話,高層次的語言應該是包含預測、分析,將語言與思考結合。
李麗雲反對家長強迫孩子做太多無意義的抄寫,因為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孩子從此不愛寫字;她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及說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學習字詞的使用。「其實孩子記性很好,若果他從閱讀中有意思地記得那個生字,到了要真正使用時,便能找出那個字來,又或者會問媽媽或老師怎樣寫。」
香港的幼兒教育一早已引入自發性學習的概念,鼓勵孩子做專題研習,從實際的課題去觀察,然後到生活中實踐。李麗雲舉例,剛過去的母親節亦可以是一個課題,孩子可以參與討論自己的出生、生日日期、母親誕下自己時所承受的痛苦、如何表達自己對母親的心意等,而不是只由教師單方面講母親節如何,要怎樣慶祝。

她認為,這幾年的教改中,小學及中學教育亦引進了專題研習,重視參與及自發性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去學習。日後「三三四」學制中又會加插通識教育,這與幼兒教育的教育路向相同,李麗雲認為,幼稚園教育能夠與日後的課程銜接是十分重要的。
李麗雲強調,老師、父母及環境都是孩子的老師,他們圍繞著孩子的成長,大家要互相配合,才可以讓孩子有空間、有夢想、有信心去大膽嘗試。

我最愛的手語律動兒歌—幸福的臉



幸福的臉
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
怎麼一直看不見,
幸福有沒有在你那邊,
讓我看看它的臉~


家裡已經找了好多遍,
只有溫暖的房間,
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裡,
那就是我快樂的臉~

老師說如果慾望能夠少一點,
快樂就會多一些,
愛惜地球給我們的資源,
隨時記在心裡面~
我有善良禮貌的雙眼,
發現大家幸福的臉